「明日大嶼」 穩定港經濟樓市

日期:2018-11-09

本港大型基建工程相繼落成啟用,需要有新計劃接力。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公佈的「明日大嶼願景」正恰好填補空檔,有助本港經濟及樓市的長遠穩定發展。

 

本港兩大基建工程高鐵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橋,均先後落成及投入服務。香港建造業總工會日前公佈,由111日起,今年建造業加薪幅度,多個建築行業薪酬平均加薪4.5%,加幅為過去十年以來新低。工會薪酬調查16個工種,其中加薪幅度最高為天花間隔工人,模版、混凝土及挖掘機工種今年要「凍薪」,是立法會「拉布」及工程滯後所致。

 

政府統計處發表今年7月至9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保持2.8%,但美國以貿易為名向中國挑起的磨擦,有惡化趨勢,有推高失業率的可能。高鐵及港珠澳大橋相繼竣工,本港欠缺大型基建項目於真空狀態,建築業的失業率又再上揚。兩者都不利香港長遠經濟發展,將會波及樓市,不是好現象。

 

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明日大嶼願景」,跨越2030年,預計可提供2640萬住屋單位,供70110萬人口居住,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和34萬個就業職位的願景。

 

她說,願景涵蓋在東大嶼中部水域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合共約1,700公頃的人工島、大嶼山北岸和屯門沿海地帶,包括重新規劃後的內河碼頭區和龍鼓灘等多個發展區,並配以一套全新的運輸基建網絡貫通各區,為市民安居樂業燃點希望。

 

「明日大嶼願景」的建議正好填補到大型基建的空檔。計劃發表之後,全港各界有相當大的反應,正反雙方意見都有。政府計劃在東大嶼開展大型填海工程興建人工島用來建屋,出現強烈爭議是意料中事,香港的而且確需要有新大型基建推出,以解決房屋問題及推動經濟。

 

雖然政府也同時開發棕地及與「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利用不在政府發展規劃中的私人擁有土地,但缺點是比較零散,得到土地也不一定容易剪裁。填海得出土地,由於面積大,剪裁及使用效率會高出很多。儘管在東大嶼填海不一定最理想,但如果遭到否決,也要考慮在其他地點進行填海造地起屋。這些基建工程必須推動,藉以在經濟不明之下發展內需,不但應付住屋問題,也要刺激經濟。香港經濟再不展步,必會被邊沿化。發展基建長遠有利本港經濟及樓市。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