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限呎後遺症

日期:2015-09-02

近年香港新供應的私人住宅,單位面積偏細,被譏為「劏房」。這種超小型迷你戶充斥一手樓市,是特區政府「適度有為」的結果。由上任特首曾蔭權遺留為本屆政府的「禮物」;而今屆特首梁振英的「禮物」,要由下屆政府接受。

 

紅磡環海‧東岸1008伙中,開放式單位476戶,一房504戶,二房28戶。即項目幾乎全數為超小型戶,是超小型戶項目的「傑出」代表,但非「創造者」。

 

超小型戶的出現,始於上屆特區政府,曾蔭權任內最後二年。因為樓價颷升,房屋供應跟不上。在土地供應未能即時增加之下,權宜之計是「割細」現有土地的單位數量。於是出現所謂「限呎樓」和「限量樓」。

 

20112012年,首先選定五幅土地,更改規劃。賣地章程中,寫入最低建成單位數量。率先推出是元朗安寧路地皮,由長實投得,即今天的「世宙」,有1129伙。東涌的東環,由新地投得,有2339伙。另有二個紅磡項目:悅目(216)城中匯(95)。最後,荃灣沙咀道地皮規劃作居屋,即尚翠苑(962)

 

其後,發展商爭相尹則,興建超小型迷你戶,令該類單位大增。在房價仍然高企之下,超小型迷你戶可以人為地提高供應,卻犧牲了居住質素。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