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銀行續積極搶「供」

日期:2019-02-08

本港銀行貸款業務增長,由前年的增長16.1%大幅下挫至去年底增長4.4%的低單位數字,直接影響到銀行業盈利。筆者堅信今年銀行繼續集中火力搶攻按揭,因為這樣做有助爭取高質客戶,故已見銀行出動高現金回贈吸客。

 

去年本港經濟受到美國及中國貿易戰的衝擊,表現先升後回落,亦影響到銀行業去年的貸款業務。前半段貸款業務有比較悅目的走勢,非因經濟良好,而是很多廠商及出入口貿易商都希望在貿易戰未惡化前盡早將貨品付運到美國,以便鎖定早段的生意。去年底的貿易量經已後勁不繼,亦打擊到銀行去年底至今年的貸款增長。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阮國恒指出,去年上半年銀行信貸增長理想,但去到7-10月信貸收縮,11-12月穩定下來。雖然他表明現階段尚未確定樓市週期出現轉變,故不會調整按揭貸款成數,但會密切注視市場變化。

 

金管局數據顯示 截至去年9月住宅按揭貸款升幅為8.7%,比前年的7.8%升幅為佳。而拖欠按揭還款比率更由前年的0.03%下降至0.02%,資產質素良好。

 

去年末季樓市明顯受到貿易戰衝擊,但預料按揭貸款業務儘管有放緩的可能,成績經已比較其他貸款為佳,以貿易融資為例,去年期內出現7.6%的跌幅。由於按揭生意銀碼比較大,又屬於有抵押貸款,銀行更可從中物色到優質顧客,對於銀行來說是安全度高的生意。

 

政府不大樂意見到銀行太過側重在有關物業的貸款,但按揭終歸是風險比較低的生意,銀行有物業作抵押比較安心。

 

自從2010年起政府實施額外印花稅等「3D辣招」,對於置業人士實行「查家宅」及買賣諸多限制,反而造成買樓如同過三關,顯示出他們實力不凡,是超級優質顧客,正是銀行所希望爭取的理想對象。

 

過去9年政府實施的辣招,將質素未合乎政府要求的買家篩走,令本港樓市更健康,有能力應對不明朗環境。

 

去年11月底本港總存款增加至13.2萬億港元,銀行「水浸」十分嚴重,但貸款市場又疲弱,銀行需要想辦法「排洪」。按揭既有潛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