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年息率发展

日期:2017-07-20

 

        香港回归中国主权20年,回顾过去20年本地楼按息率发展,除了受加息或减息周期影响息率向上或向下调整之外,基本上可以2001年全面撤销利率协议作为分界线,自此银行息率竞争转趋激烈,按息逐步降低,楼按用家因此受惠。20年前正值97年时期,当年按息以PP+计算,实际息率约达9-10厘高水平;单计按揭利息支出已高於租金,但当年处於高通胀环境,扣减通胀率后之实质按息其实不算高,约23厘水平。最重要的是,即使按息高,当年买楼并非看长线,主要看好楼价升势转售获利,投机成份重。

 

 

 

 

97年亚洲金融风暴引发楼市泡沫爆破,楼市跌势长达6年,经济低迷带来可怕通缩期,计及通胀率,99年实质按息曾高达14厘,消费及置业意欲低沉。往后楼按息率逐渐下降,2001年科网股泡沫爆破后,本地最优惠利率(P)随美息走势下调;同年,息率发展亦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捩点,7月份利率协议终告全面撤销,除了令存款市场立即出现变化,自此亦引入了楼按竞争,为了吸纳按揭客户,银行按息订价愈趋吸引。利率协议撤销后,全面揭开了P减年代新一页,按息很快便降至约P-2%2003年沙士事件后,银行按息进一步降至当年之历史低水平约2.3(P-2.7%P已降至5%)

  

 

2004年中,美国进入加息周期,香港未有即时跟随加息,期间已有银行因应市场需求及早推出定息按揭,当年有龙头银行推出首年1.68厘定息按揭,掀起定按竞争,随后相继有银行推出低息定按,市场曾出现低於1厘定息计划,推动定按市场比例曾高达15.4%历史高水平。同年香港开始步出通缩,经济环境好转,及至20053月,香港正式进入加息周期,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上调最优惠利率(P)幅度不一,自此香港出现大小两个P。当年楼按竞争继续加剧,2007P按新造按息曾低至P-3.3%,随着20103月出现参考底线为P-3.1%,自此P按主要维持在P-3.1%或以下水平。

 

 

 

 

早於2004年至2006年期间,本地银行逐步引入以银行同业拆息(HIBOR)为基准之计划(H),惟当年H按并未普及,加上早期未设有封顶息率等因素,故未能成为主流按揭。2008年金融海啸后,环球救市方案带来游资泛滥,大量热钱流入本港,导致银行同业拆息降至超低水平,一个月拆息低至约0.13%,加上银行竞争下出现H按减息战,H按息曾出现首3H+0%,或全期低至H+0.65%0.7% 水平,当时H按实际息率仅约0.8%,大幅低於P按息,吸引大量供楼人士使用H按,09年第4季起H按成为主流按揭,2010年第4H按使用率更超逾9成。不过,2011年银行上调H按息后,同年下半年至2013P按再次成为主流计划,直至2014年银行重新主力推广H按,H按再次成为主流按揭至今。期间H按息主要维持在H+1.7%水平,直至去年2016年开始,市场再次掀起H按减息战,H按息逐步降至今年首季低至H+1.28%6月初大型银行因应楼按措施上调H按息至H+1.4%,但目前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提供之新造H按息出现了较参差情况,楼按竞争力会否受到影响,导致往后H按再出现变化,便需拭目以待。

  

 

过去20年间,本港大部份时间处於低息环境,目前超过9成使用率之H按实际息率约於1.85%水平,远低於20年平均按息约3.81%;即使未来本港将进入加息周期,笔者相信未来息率将以温和步伐上升,供楼业主在现行压力测试下应有足够防守力应对息率变化。

  

 

 

上文转载自经济日报置业家居楼市讲场专栏

中原按揭经纪 董事总经理 王美凤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