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 情理要平衡
日期:2018-05-18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宣布,展开为期5个月「土地供应大辩论」的公众参与活动,因为香港土地短缺逼在眉睫,甚至到达水深火热的地步。笔者认为意见可以千帆并举,但结果要情理平衡。最重要各方要懂得易地而处的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而非只照顾自己的目的。
笔者长久以来都了解到香港的土地供应不足问题,所以,苦口婆心地劝告市民,有能力应尽早购买自己的自住单位,以免将来愈卖愈贵,愈迟买愈难上车。
尽管美国近年来加息6次0.25厘,6月另一次加息0.25厘如箭在弦,将会加息7次,共达1.75厘,但本港楼市继续「任我行」,依然迈步向前保持升势。除了香港暂时未有跟随美国加息之外,土地供应寸步难行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再加上本港人口稳步增加,对住屋需求有增无减,加息最多只能压制楼价的升幅,并未能做到由升转跌。
笔者多年来发现,本港开发土地面对非常多的障碍,可谓绑手绑脚,制肘着实多得令人难以置信,只是自己没有具体数字。但眼见开发地皮一筹莫展,楼价只有上升一途。因此提醒有意置业的人士,要买就买,不应再犹豫,否则苏州过后无艇搭,只会愈来愈难完成买楼大计。
黄远辉强调,本港土地短缺问题已逼在眉睫,水深火热,长远本港仍缺少最少1,200公顷土地,相当於60个维园。他表示,未来开拓土地的王道是继续开拓土地供应,无单一解决方案,要多管齐下,没有一个选择是无痛,社会要有勇气作出决定。
黄远辉更透露,导致今日土地短缺困局,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造地停滞不前。他引述数字透露,由1985年至2000年填海造地3,000公顷,但2001年至2015年只有690公顷,大幅下跌近80%。
土地供应减少了这麽多,影响到公营及私营住宅市民在居住问题面对很大的压力,公屋轮候册人士平均要等5.1年才可上到楼,私楼买家租客要捱贵楼价及租金,都很吃力。将来要开辟土地无论是填海、郊野公园边陲地带、棕地及农地,货柜港及内河码头……..都要考虑。
虽然各方人士都会为自己的利益出发,但也应该采取换位思考的同理心,想想其他人要在恶劣环境居住及捱贵租的生活,是何等痛苦。如果晓得易地而处,就能构想得出情理平衡的方案,不会过份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