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通胀,买楼收租优於iBond

日期:2013-06-10

第三批通胀挂勾债券/iBond经已决定推出,会在6月下旬上市,虽然与通胀挂勾是稳赚不赔,但年期只得三年,而分派所得的数量亦有限,难以完全对冲通胀对财富的侵蚀。如果要应付通胀,还是购买住宅物业比较占优。

 

政府计划推出第三批价值100亿港元的iBond,预备给本港50万名市民认购,换言之,每人获得的iBond约为2手,即总值2万元。政府预计今年通胀是4.5%,即iBond的派息率最少有4.5%以上。再加上价格上升,但孳息率会少於第一批和第二批分别的13%11%,估计约为10%

 

市民所分得的iBond如果只得2手,每手赚1,000元,2手共得2,000元,用来应付通胀,可谓九牛一毛,济不了事。

 

根据中原地产新签租约统计,20134月份全港85个大型私人住宅屋苑的建筑面积平均租金每平方尺录得22.8元,较3月的22.9元轻微下跌0.4%,租金升势暂止,削弱买楼租金回报率。而且港府着力压抑楼价升势,令到楼价回软,如果租金和楼价继续下跌,的确造成投资楼市蚀钱的现象。

 

不过,楼价和租金的升跌,是由市场决定而非长官意志造成,楼价和租金不一定听从政府指示下跌。

 

过去几年,在金融海啸之下,香港住宅楼市在全球经济不振的恶劣环境之下,逆市而升,令人大跌眼镜。2012年升21%2011年升8%2010年升19%2009年升28%,都是升得令人感到意外。后来,港府不断推出压抑楼市的招数,多年来只能使到楼市从高位回落45%现在楼市依然坚韧地不肯再跌,到底后市是升是跌,只有上天才可以回答到这个问题。

 

短期内,港府力压楼市,楼价再跌无疑有可能,但目前世界依然「水浸」,投资目标仍然离不开楼市。所以,港楼可能只是回软一两年,之后又再展升浪亦未可料。目前,住宅物业租金回报是23厘,但楼价长线还是升的,见到转势才追入,可能为时已晚。假设将来楼市每年仅是5%,但再加23%的租金收入,孳息率也有78%由於物业实质价值比iBond大,对冲通胀效用,应该比iBond更实际。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