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地积比率 供应成效最快

日期:2018-05-25

香港住屋问题,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所言是水深火热,必须找出最快有成效的解决方法应对。笔者的观点是放宽住宅的地积比率,最起立竿见影之效,最快协助到市民,其他事项可逐步克服。

 

黄远辉表示,香港2026年时土地供应短缺将达815公顷,其中房屋用地短缺为108公顷。香港未来30年土地供应绝对不止是政府提出的1,200公顷,因为未有计及市民对改善人均面积的诉求、建立土地储备所需土地以及人口老化所需的更多土地。他强调,1,200公顷短缺当中,大约800公顷的短缺将於未来10年左右出现,情况相当严峻。

 

笔者相信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所构想到的所有方案,都可能用上。但出招总有缓急,要对症下药,短期奏效的方法应该尽早推行,其他中长期法就按部就班执行。最能快速推出应用的招数,提高住宅地积比率应能够纾缓住屋供应紧张的问题。

 

根据规划署的资料显示各区的地积比率,香港岛 8-10倍,九龙及新九龙 7.5倍,荃湾新市镇(涵盖荃湾、葵涌及青衣岛) 8倍,新发展区及综合发展区 6.5倍,住宅发展密度第2 6倍,以及住宅发展密度第3 3.6倍。假如容许将各区的地积比率增加1-2倍,住屋供应数目将可大大增加,令更多市民得以迅速有楼居住。

 

无可否认,提高地积比率会加重社区、道路及基本建设的压力,但事急马行田,其他配套可以在将来规划时加大作为补救。世上没有完美的政策,但目前香港的居住问题太过逼切,假如不及早纾缓,可能产生不可预计的严重后果。

 

黄远辉所言的香港房屋供求失衡,衍生最少三个问题。第一,楼价高,「上车」难,买楼已不是一般市民可以负担;第二,公屋轮候时间太长;第三,近21万基层市民,包括约3万多名儿童,住在劏房等环境恶劣的居所。这些甚至更多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而且逼在眉睫,有些问题要尽力及尽早避免恶化,否则后果更难收拾。

 

政府的《香港2030+》研究表示,即使计及所有正在推展的发展项目,香港长远仍欠缺最少1,200公顷的土地,面积相等於超过60个维园。欠缺的不单是房屋用地,因为房屋发展必须要基建及社区设施等配套支援,包括各类运输基建、医院、诊所、公园等,各方面的土地均出现短缺。但房屋是当务之急,先解决这一个,并同时研究应付其他。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