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低吸纳 回报胜高追
日期:2019-05-17去年末季,笔者在别家媒体写过一篇内容大致是「趁低吸纳胜算更高」的文章。几个月来,回望过去,文章见刊之后,在这个跌浪中买入住宅物业作自用或投资,原来开始有微利,是二手楼更享受到供楼平过租的好处,业主开始为自己累积财富。
在香港的投资市场,不管是楼市、股市及汇市等等,不少人都犯了趁热闹的错误,不够冷静,只会在市况热烘烘之时高追入市,反而比较少冷静地在淡市时趁低吸纳。无可否认,在热烈气氛中入市,大多数是升市,愿意主动追入买楼的比较多,甚至不幸「摸顶」亦觉得「有人陪」。
须知,买楼自用之外,住宅物业也有投资性质,买平了某个金额可能经已是利钱,加上每月供楼息除本减,你距离「上岸」的目标会愈来愈近,心理上亦安心得多。
在旺市时追入,不仅物业价钱会比较贵,甚至面对多个买家争夺一个盘源的场面,有时更有反价封盘,买家可能要付出更多本钱才买到楼,胜算无形中又打了折扣。
在跌市或淡市之时买楼,许多人感觉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甚至更多人认为不知跌市跌到几时,也不知道跌到何等幅度,所以不肯入市。但跌市或淡市只会是一个短暂因素,并非持久永恒。而且置业是一个长达2、30年的长远计划,几十年中间也会发生多不胜数不可预见的事情,到时你可以停止供楼吗?
既然未来2、30年很多事情是无可估计,只要自己在置业时量力而为,就将买楼当作交租吧,而且做租客永远都要交租,所面对的情景分别不大。但业主却最终会得到物业业权这一个贵重「战利品」,租客则一无所有。
趁低吸纳要有胆识,也要有财力应对损失,因为一个跌浪持续多久无人能知。但低吸的成本总低过高追,不幸地楼市无力上升,低吸者会比高追者输得少一些,待得转势向上,低吸者的赚幅亦会更多,获利更厚。许多人以为投资是必赚,这绝对错误,其实能够从投资获利的永远是少数,以比例计,香港楼市的赢家特别是长线投资者会多於股市。
低吸物业的好处,能够以比较低价钱买入,也有比较多的选择,亦不会有太多对手同时与你争夺。但低吸者要有胆识之外,也要有比较强的耐性,并非人人做得到。